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4集课程复讲 |
|
李莹洁学长 |
|
|
大家好。今天讲到: “无心非 名为错” 很多时候我们要常常关照自己是不是又忽略的地方。特别主要不要“得意忘形”。当初,孔夫子去太庙,也要“入太庙没事问”,遇到很多事呢,也都会去请教太庙里面负责的一些工作人员。为什么呢?因为啊,要尊重每一件事,特别到了新的环境,要守那里的规矩。不然啊,就会造成“无心非 名为错”了。 我们日常生活中呢,比方说和朋友一起骑车,最好啊不要并排骑车。问什么呢?因为啊,容易影响到后面的人,也给自己无形中造成危险。 那么,“有心非”呢? “有心非 名为恶” 很多时候,我们明明知道是错误的,还要去做。比方说“禁止吸烟”,还是有人吸烟。这是什么?是社会风气。我们自己对社会风气有没有责任呢?有!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,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可忽视的。为什么呢?比方说,一个人做好了自己,成为了大家的榜样,那个时候感染力是相当的大。千万不要说别人都这么做,所以我也这么做。蔡老师曾经讲过路庐叔叔,他们在一个房间住,大家都不爱惜住宿的环境,而庐叔叔默默得打扫卫生,保持着住宿整洁。后来一天,其中一个人再也看不下去了,说:我们都顾着自己乱扔,而他却一直为我们做着。从那以后,住宿干净多了。所以啊,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不可忽视。 而且啊,也要相信,“别人对不对,那不是最重要的事,我自己有没有做对,一定要试试提醒。当我们真正做对了才有资格去讲别人,你在他人心目中的信任程度一定相对提高。所以要把事情圆满解决,要耐得下性子来,先从自己的修身、立身行道开始下手。”所以,千万不能“意气用事”。明明知道别人做错了,因为控制不了脾气,也要去做。比方说:有的夫妻,丈夫不回家,妻子气不过,也出去不回家。结果啊,受伤最大的那个人一定是她的孩子。所以啊,不能意气用事。 改进,就看自己的错,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对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。用这样的心态啊,也一定会进步不小的。 当然,在外看见不妥的事情,该规劝也要规劝,比如说看见别人恰位子等。为什么呢?因为若我们不去规劝啊,就可能给这样做恶的人提高了一个空间,会越来越嚣张。“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”。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,是不是只有父母才是亲人啊?不是啊,所以也要去规劝,而且一定要注意态度的适当,以免发生冲突。 "过能改 归于无" 为什么过能改,归于无呢?怎么改了就当没有了呢?这是不是迷信呢?不是啊。 在春秋时代,有一位贤相叫晏婴。他非常的有德行,连孔子对他也非常尊敬。比如,他一件大衣,都穿了三十年,三十年不破旧吗?没有啊,非常的整洁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“爱物者,物恒爱之”。他的廉洁也影响了整个文武百官和人民。这么一个贤德的人,他身边啊,就有一个马夫。帮他驾马的这么一个人。每天接送晏婴,因为自己人认为他是替宰相加驾车的,所以非常的高傲。也就是“狐假虎威”。后来啊,这个马夫的太太跟他说:“我要离开你。”一问为什么,这马夫的太太说啊:“人家都尊重晏婴的德行,而晏婴还这么谦卑。而你没有德行,却还这么高傲。”马夫听了以后,痛改前非,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啊,后来晏婴举荐这位马夫当上了齐国的大夫。 所以只要人肯改过,都会有相当好的前途。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啊。所以不要迷信。 所谓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,有几个人一生没有过失呢?又有几个人通通作恶呢?所以啊,“改过”的确对一个人的人生相当的重要。 改过,一定要勇猛精进啊,什么是“勇”呢?不是举几百斤,杀敌千万。而是真正降服自己的坏习惯,才是真正的“勇”。孔子给我们了三个很好的修身法宝。其中就有“知耻近乎勇”。怎样才有勇猛精进的动力呢?那就知耻。怎么才能知道羞耻呢?就是要明理,要辩别是非。怎么才能知道是对是错呢?孔子告诉我们了:“好学近乎知”。所以我们学的“弟子规”就是一个是非做人的标准。我们要不断地精进学习,才能明白道理,才能辨明对错。那为什么要“不断地”、“精进地”学习呢?因为“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。蔡礼旭老师讲到,有几个来听课的人,在学习的五天时间里,感觉非常的良好,也很精进,抽烟的也不抽了。五天过后呢?慢慢就退了下来。在这个社会大染缸里,不精进就马上被污染了。 只要啊,我们坚持得学习,并且力行,坚持个两三年,慢慢习性就转过来了,保证以后的人生一定是法喜充满。就是孔子所说“力行近乎仁”。不要说自己不行,问题都是想出来的,而不是做出来。这颗仁爱之心就是在接触大众当中,同理的去感悟他的苦,“人饥己饥,人溺己溺”,我们的心量就拓宽了。 我们改过啊,不仅能影响一个人,甚至会对家庭、对国家、对后世都造成影响。 春秋战国时期,有一位名相叫蔺相如的,因为他非常的机智化解了一次危机,完璧归赵。所以赵王给他封了最高的职位。但是赵国有一个大将叫廉颇的,他为赵国立下了很多战功,所以对蔺相如心生嫉妒,常常对蔺相如找茬。可是蔺相如每次都非常低调的回避。后来有人问了,蔺相如你为何如此担心。蔺相如说:“今天秦国这么大的国家,为为什么不敢来打我们赵国?原因就是因为赵国有廉颇将军还有我,才能够让秦国不敢轻举妄动。我个人的面子、个人的羞耻事小,假如因为我跟大将军廉颇起了冲突,而让国家受到危难,这是国家之耻,那我就很难向国家、向历史交代。所以应该忍辱负重。”这段话传到廉颇耳中,心生愧疚,就脱去上衣,负荆请罪。“荆”是有刺的,说明了他的诚心。后来啊,两个恩成为了刎颈之交。 “倘掩饰 增一辜” 假如不该过会怎么样呢?每天心里都会提心吊胆,很怕别人识破。当别人看破,就一文不值了,从此不再信任你,甚至于别人瞧不起你。 你看那个秦侩夫妇,在那跪了一千多年啦,被人唾弃。连他的后代至今也抬不起头啊。为什么?不改过啊。 好,今天就讲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